粉画四十载无锡恒鑫配资
回眸过往,上海粉画展于我——
如襁褓婴孩,精心呵护,
一眨眼已风姿绰约,
无羞于矗立在众目之下;
拟知心友人,
日夜相伴,相互提携,
不离不弃,共同进步;
更胜严师慈父,
引我重执画笔,
教我以色彩,塑我以灵魂。
回眸过往,上海粉画四十载——
蓬勃过、彷徨过、低迷过,
经历荣枯起落。
后于虹桥数十年,
脚踏实地、默默深耕,
展开剩余88%立品牌、树标杆,
丰厚阅历、长进见识、
夯实技能、成熟思想;
敞开胸襟、海纳百川、
开拓创新、不辍前行无锡恒鑫配资。
敬传承,纳良才,筑梯队
不卑不亢,四十不惑。
展望未来——
且看你我,
再续沪上粉墨四十春秋。
徐洁
2025 年 5 月
~入选作品欣赏~
(作品按姓氏首字母排序)
李 钰(江苏省)《童之伴》 64×46cm 2025年
李韫韫(上海市)《清平乐 · 雅韵长歌》65×50cm 2025年
李之久(上海市)《朝》40×55cm 1985年
连 放(浙江省)《梦回晨曦》52×77cm 2018至2023年
廖集良(浙江省)《远方的路》68×60cm 2023年
林久泽(福建省)《雪后勘探》78×108cm 2024年
刘尹亮(上海市)《高原牧歌》79×109cm 2025年
卢忠免(江苏省)《携手并肩岁物丰成》108×78cm 2024年
宓炜君(浙江省)《唐缘三》101×72cm 2024年
宓炜君阐述:唐朝,以其政治、外交、军事、文化、艺术等领域的巅峰成就,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《唐缘》系列是我近年创作的核心主题,旨在以当代艺术的视角与手法,借唐三彩这一瑰丽载体,深度探索盛唐气象。
我选择色粉作为核心媒介,其独特的颗粒质感与天鹅绒般的亚光光泽,成为承载大唐磅礴气韵与内敛美学的绝佳载体。创作中,我通过精妙的多层叠色技法,辅以少量综合材料,极大地拓展了画面的物质性与视觉层次,丰富了表达的维度。
在《唐缘三》的视觉构建上,我刻意进行了解构与重组:剥离其原有的器物形态,转化为纯粹的画面构成元素——几何块面、线条韵律、肌理节奏。通过色粉的覆盖、刮擦、晕染,以及材料的嵌入,精心营造画面空间的纵深与层次。实体的塑造与虚化的氛围相互渗透,在“实”与“虚”、“具体”与“抽象”、“历史碎片”与“当代感知”之间建立张力。这一切技法的探索与形式的创新,其终极目的在于:以鲜明的当代艺术语言——解构、重组、时空折叠、材质实验——重构盛唐的人文意识形态。 我们并非简单复刻历史图景,而是期望在色粉与综合材料的呼吸间,在解构与重构的碰撞中,打破时空界限的视觉编排,构建空间层次的虚实交错,体现了当代艺术的思维。
评语:《唐缘》整体上是一幅色粉静物画。但从当代艺术的视角观看又不同于常见的写生作品。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又可视作为一幅室内场景画。作品通过有限的几件唐三彩为画面的主要元素,以小见大,试图探寻盛唐之繁华的歌舞升平景象,同时也让人有遐想空间。作者巧妙地利用色粉纸特有的灰底色作背景基调,以和谐的色彩演示来统一画面,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在具体物件形态塑造上,作者充分运用现代艺术的解构和重组手法,以抽象的线条、厚重的块面和单纯的色彩,通过主观的排列和组合,错落有致地暗示了器物与空间的关系。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唐三彩塑像的基本特征。
上海美协水彩粉画艺委会委员、展览评委 徐君华
6月13日
苗晓艺(北京市)《瑞雪丰年》110×120cm 2024年
任丽君(上海市)《潜廻盈江》90×180cm 2025年
茹焯宁(浙江省)《寂雪林影》55×78cm 2024年
~未完待续~
我们同时向观众推出了线上展VR全景展示无锡恒鑫配资,炎热的夏天在家也能看展览。
发布于:北京市凯狮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