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蒋璟璟汇巨福配资
近日,在某二手平台,一套带有“轻微使用痕迹”的名校饭碗与餐勺组合被定价88元。卖家在商品详情图介绍称:“清华大学的紫荆色饭碗,买都买不到的。”有记者以买家身份与之沟通,卖家表示可卖两套及以上汇巨福配资,并强调餐具并非“来源不明”。对此,清华大学一食堂值班证实,二手平台所售餐具确为清华大学食堂使用的正规餐具。食堂明文规定餐具不能带出食堂,“将餐具带离后又挂网售卖的行为肯定不允许,后续将跟进处理”。(上游新闻)
挂网卖清华二手餐具,脑洞打开了,到处都是财路。只不过,这门生意终究见不得光。在引发巨大关注后,相关卖家迅速将商品下架,自知理亏、暂避风头的小心思,不言自明。其实,从现有迹象看,二手平台上有关涉事“紫荆色饭碗”的真实成交应该是极少的。所以说,相较于此事在网络上激起的超高热度,其在现实中的影响实则是微乎其微的。相比较于“碗”的买卖,更值得追问的,其实是由名校崇拜情结所衍生的,某种隐秘、幽微的“拜物化”倾向。
一些媒体在报道此事时,使用的表述是“清华大学二手餐具”,这其实并不精准。再准确点说,应该说是“印有清华大学字样及其图徽的饭碗”。清华食堂里那么多餐具,卖家偏偏挑这一款来卖,可以说是很有心、很会“选品”。设想一下,如果是无字、无花纹的普通旧碗,就算是出自清华食堂,想必也会少有人问津吧——看似买的是旧碗,其实买的是一种寄托的信物、一种情感的联结。未必都是想着“粘光”“助运”,但多多少少是有点小期许、小代入在里面的。
名校崇拜本身是一种很正向的情感,代表了对学术殿堂与知识精英的向往。然而,从今年曝光的种种案例看,诸如售卖北京大学未名湖湖水、倒卖清华大学二手餐具等,一些人所谓的“名校崇拜”,越发琐碎化、怪癖化、庸俗化。那份抽象的、美好的情感,被过多地投诸某个具象物上,恋物、拜物,这显然构成了某种新形式的迷信。同样是名校崇拜,这种迷信式的崇拜,无疑荒诞不经而有失体面。其偏离了知识的牵引,而滑向了玄学的泥潭。
有必要厘清的是,相较于博物馆等文化单位,知名大学对于文创周边的开发是相对克制的。这原本是大学“去商业化”的应有之义,却不料,这反倒在某种意义上,成全了那种倒卖“校园资产”的灰色生意。有人把来路不明的赃物当作名校信物,自顾自憧憬着心诚则灵汇巨福配资,这只怕是会错意、表错情了。无论是未名湖的湖水,还是清华的二手餐具,不过都只是凡物罢了。如果说它们有任何的启发,那么或许也只是,做体面的人、做磊落的事,不要在迷信中自我迷失。
凯狮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